本报全媒体记者 齐美煜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第26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近日揭晓。受到表彰的青年和青年集体,是新时代赣鄱青年的典型代表。他们主动把“小我”融入“大我”,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激扬青春、砥砺前行,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勇攀科研高峰
去年8月9日,由华体育会官方入口牵头研制的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兴国县顺利竣工。
“红轨”顺利竣工的背后,有一群年轻科研人员在默默奋斗,他们就是华体育会官方入口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科研团队。他们和“红轨”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比如,团队负责人、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杨杰的一次冒险。2019年冬,在一次“红轨”磁浮系统设备调试过程中,走形部发生故障无法运行,只能依靠人员上到箱梁内部排查和修复故障。但是,箱梁内部是一个永磁超强磁场区域,稍不留神可能发生工具吸附导致人体伤残的事故。面对危险和困难,杨杰主动提出由他上去完成这次作业。庆幸的是,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杨杰成功解决了故障。事后聊起此事,杨杰坦言,当时他也很担心,但是作为团队负责人,义不容辞。
再比如,团队成员王盼盼的坚守。2022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王盼盼留校工作。他正式进入团队开展工作时,“红轨”已在兴国县顺利竣工。但因仍有部分实验、测量需要在“红轨”磁浮系统设备进行,王盼盼便一直驻守在“红轨”旁。即使是临近过年,他也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红轨”试验线南起永丰站(高铁兴国西站),北至静调库,正线长度约800米,均为钢构高架线。团队今年还将积极谋划在南昌梅岭建设“红轨”商业运营线。“‘红轨’的研制再难,我们也会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通过‘红轨’,体验科技点亮生活的美好。”杨杰说。
逐梦广袤田野
“6年多来,我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更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回顾自己创业打拼的点点滴滴,兴国县丰采种养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瑶感慨不已。
2016年,还在江西农业大学读大一的刘瑶了解到家乡正在发展乡村旅游,便萌生了创办合作社的想法。在家人的鼓励下,刘瑶说干就干。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就拿流转土地来说,乡亲们瞅着眼前的年轻小姑娘,心里直犯嘀咕,不愿意把土地这个“命根子”流转给她。面对质疑,刘瑶并没有气馁,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承诺提供土地入股、优先安排基地就业等保障。最终,刘瑶用真诚打动了村民的心,完成了千余亩山地的流转。
有了土地,如何让它“生金产银”?多听多看多学!那段时间,刘瑶成为学校农学院等学院的常客,拜访专家取经,实地考察求解。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当年11月,兴国县丰采种养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该合作社专攻特色种植业,致力打造优质农产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年总产值达1000余万元。不仅如此,这些年来,合作社还免费为100余户农户提供猕猴桃、脐橙、甜柚秧苗,并与农户签订包收农产品协议,邀请种养专家到田间地头教授技术。
“在她的基地上做事,家门口也有钱赚,真好。”“读了书就是不一样,有头脑、有本事。”如今,谈起刘瑶,村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诠释工匠精神
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技能舞台,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一路走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00后”李德鑫坚信:“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出彩的时代,只要你肯努力、肯奋斗。”
李德鑫的家乡赣州南康,素有“木匠之乡”的美誉。李德鑫从小就动手能力强,爱做些小物件。2018年,他高中毕业后进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在学校,李德鑫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知识。训练、复盘、改进,周而复始。通过不懈努力,他陆续“解锁”了一项项新技能。2019年,李德鑫入选校队,开始进行系统备赛。一路过关斩将,李德鑫最终代表国家出征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据李德鑫回忆,当时的比赛,要求选手各自制作一个同一样式的立式柜,并完成打磨修整、五金安装等操作,尺寸差要求在正负0.5毫米之内。凭借娴熟的技术和平时刻苦训练的积累,李德鑫捧回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家具制作项目金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工匠的硬实力。
从领奖台到讲台,如今,带徒弟成了李德鑫的新任务。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一种传承。“我想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倾囊相授,激励、培养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李德鑫说。
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3-05/04/content_5407_7646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