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杨牧南,男,35岁,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青年人才,赣州市“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苏区之光”人才,赣县区“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现担任华体育会官方入口磁浮轨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稀土磁性材料及器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项目部部长。
2014年,26岁的杨牧南毅然辞去了外资企业工作,心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科研工作的向往,迈入华体育会官方入口校门攻读博士研究生,开始了稀土磁性材料的研究。而这一干就是十年,华体育会官方入口也成为了他梦想开始的地方。博士期间,他深入当地永磁材料企业实习,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实践的重大意义,并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坚定了从事稀土磁性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之路。
致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017年,博士毕业的杨牧南选择留校任教,做好学生的指引者和引路人。他致力于推动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先后获批江西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和江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3篇,提出的实践案例教学法也有效增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得一致好评。在稀土领域,他构建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为稀土产业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4人、指导硕士研究生15人。他参与“稀土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并作为核心成员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省优秀硕士论文1人,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人,校级“五好硕士研究生”3人,指导学生获评第六届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三等奖(国家级),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2篇。
引领团队发展,重大项目实现突破
杨牧南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小组开展有组织科研,借助稀土磁材党支部力量,凝练队伍,构建稀土磁性研发小组,以“国家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为主要目标,主动谋划布局、整合资源,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近年来,在国家各级政策指引下,他面向新能源汽车、磁浮轨道交通等领域重大需求进行谋划与布局,协助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所在团队成功开发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实验线,获批金属磁性材料及器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评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发表科技论文百余篇,实现专利转化达亿元,科研成效显著。在有组织的科研氛围感召下,个人也开展“5+2,白加黑”的日常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高端磁性材料制备及磁悬浮应用等关键问题的研究中,主持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工信部稀土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西省科技合作重点项目1项、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项目1项、赣州市科技重大专项2项以及企业开放课题1项、企业委托课题8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专利实现技术转化1486.39万元,个人科研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扎根企业一线,“卡脖子”问题得以解决
在基础研究之外,杨牧南还积极对接企业共建党支部,扎根一线攻关技术难题。为推动稀土磁材党支部发展,积极沟通联系赣州富尔特、赣州粤磁、正和磁业等稀土磁性材料企业,共筑稀土磁性材料产学研用联盟。他所在的研发小组固定访企,沉入生产一线,切实解决企业生产难题,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磁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晶粒尺寸过大问题,针对性开发低温延时烧结技术,成功抑制烧结过程晶粒异常长大,帮助企业实现了1200万元的新增利润;基于赣州东磁稀土有限公司磁体晶界扩散效率低的问题,开发晶界扩容制备技术,实现大深度、高效率稀土合金粉体的稳定沉积与扩散,为企业带来高达3600万元的利润增长。依托稀土磁材党支部力量,深化产学研合作,确保研究工作紧密围绕企业一线的实际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的努力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也为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十年真抓实干构筑的科研之路,杨牧南同志在不同角色、不同岗位,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待自己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以实际行动耕耘梦想,以拼搏奋斗贡献力量,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争先锋,展现出新时代年轻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文、图/稀土学院 编辑/汤梦莹)